本报讯河南省鄢陵县张桥乡青年妇女张喜贞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她产后羊水栓塞生命垂危之际,经许昌市中心医院驻该县陶城乡卫生下乡医疗队的及时抢救,奇迹般地保全了母子平安。像抢救张喜贞一样的各类危重病人,今年以来,许昌市所辖6个县(市)的27支卫生下乡医疗队已诊治700多人次。对此,农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好,感谢心系农民救死扶伤的卫生下乡医疗队,感谢党和政府把温暖和方便送到了农村。
据这个市卫生下乡领导组副组长、卫生局长李仁发介绍,今年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共下派了27支55批276人的医疗队,对口帮扶28家乡(镇)医院。截至8月底,县级以上医院免费接收乡医院进修人员56人,支援乡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赠送设备总价值近60万元,医疗队免费为妇女儿童健康体检15万人次,举办乡医、村医培训班48期,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20多万份,诊治各类病人13万多人次。
许昌市是河南省农业大市,全市430万人口80%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卫生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加强和提高,但卫生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一些地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确保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实现,去年,许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卫生支农和送医下乡的工作力度,并把它列入目标管理和制度建设,要求县级以上医院用3年时间,对口帮扶农村乡镇卫生院,到2000年,对全市81家乡卫生院扶植一遍,并使80%以上达到一级甲等医院。
该市的卫生支农和送医下乡工作可总结为“大卫生”支农下乡,“大卫生”主要体现在全方位对乡、村卫生院所帮扶的“六个一”责任目标之中。
“六个一”即县级以上医院每年对口扶持一个乡镇卫生院,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健全科室、支援设备、传授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扶持乡农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以村为单位建立档案,并针对农民健康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一次健康知识教育,把印制农民“应知应会”小册子送到农民手里,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乡、村医进行一次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建立健全乡村卫生组织体系,推动当地初级卫生保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抓好一个村甲级卫生所的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示范卫生所,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村级卫生所的整体服务功能;下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到所扶持乡卫生院挂职锻炼,帮助乡镇卫生院加强管理。
为使“六个一”责任目标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确保完成,许昌市还把卫生支农送医下乡工作与县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转正定级挂起钩来,并明确规定: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年以上,经考核合格者才能申报,否则不得晋升。新分配到城市卫生系统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到农村乡(镇)卫生院锻炼一年以上,方可转正定级。在干部提拔使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下乡支农人员。
目前,笔者在许昌农村采访看到,凡对口帮扶的乡卫生院,环境面貌改观,接诊病员增多,业务收入大幅度提高。位于贫困山区的禹州市苌庄乡卫生院,原来院落破旧,危房占60%,病房常年空无一人,每月收入不到4000元,31名职工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医院濒临倒闭。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后,帮助多方筹资迁建了820平方米的新院址,增添了新的医疗设备,帮助开展了内、外、妇、骨科。现在每天接诊80多人,住院病人保持6—7人,月业务收入达到1.5万元。
鄢陵县陶城乡卫生院是许昌市中心医院帮扶对象,几个月来,下乡医疗队无偿带来了价值15万多元的医疗设备,6名年高资深的医生有的坐院接诊,有的下村巡诊,为卫生院树立了良好形象,使一年前还冷冷清清的医院红火起来,月业务收入达到10万多元。患子宫肌瘤的该乡妇女孙桂月,是陶城乡卫生院几十年来作的第一例子宫全切手术。病愈的孙桂月告诉笔者:“过去,群众有病需要手术,乡里医院做不成,都跑几百里外的城市大医院,现在卫生院来了一支专家队伍,很多病都能诊治了,省时、省力又省钱,俺农民就喜欢这样的留得住的医疗队!”